新闻中心
《中国教育报》:我的麦可思故事
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决定,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和离岗创业。我想就此谈谈我的麦可思故事。
我是大学七七级的,“用功”是我们这届大学生留给大学的记忆。本科我是学工程的,出国学的是经济学。1994年博士毕业后我就留在美国工作,从那时起我就想回国工作或创业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机,我一直等到2006年才回国。因为要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创业机会,而我的工作经验是做就业研究和数据分析。那时,“大学生就业难”开始成为中国的社会问题。我在就业调查和数据分析的领域已经积累了近16年工作经验,适合来做大学生就业的实证研究。
2006年1月我回到西南财经大学任教。西南财大是我出国前任教的大学,我知道自己要创业做大学生就业研究,因此一开始就跟学校商定,我不能做全职人员。当年10月,得到西财置业的唯一天使投资,m6官方app下载(2024已更新)最新版本就成立了。“麦可思”是从英文音译的,即“MyCOS”。常有人问我,这是国外公司吗?实际上“MyCOS”,是“My China Occupational Skills”(我的中国职业能力)缩写。
m6官方app下载(2024已更新)最新版本就在西南财大的一间闲置教室开始创业了。我叫做“1、2、3,开步走”,一间教室,两部电话,三台电脑。这“1、2、3”的物质条件也是投资人出的。我当时还觉得投资人看好自己的创业。几年后人家老实地说:“其实也不是看好你这个创业,你这么大岁数还创业,就是有点感动才冲动地投了。”那年我已经52岁了,高校也没有就业跟踪咨询的市场需求。
作为教育研究圈子外的人来做教育咨询,我需要面对两个问题:一是积累教育研究的知识,二是需要取得圈内专家的认同。随着工作的开展,教育行业的知识逐渐累积起来。最困难的还是教育界的管理者和专家们的认同。这个困难在于,我要通过所做的工作逐渐建立信誉,本土公司作为独立方是否科学公正是需要观察的。我常常被问到,教育系统原来有自己的就业统计,你一个民营公司来做第三方就业跟踪调查,能不能保持独立性?这些都是一家民营公司来开创高教管理咨询产业所面对的问题。
开始的近三年时间里,麦可思的工作是公益性的,我们做全国、各省的大学生就业研究,然后再把调查报告免费送给各省。没有收入,麦可思不断地筹款,我经常的工作是找投资和借钱。那时也必须经常面对员工辞职,主要原因还是不看好这个公司。应了句老话“坚持就是胜利”,2009年麦可思迎来了最大的转机,由于国际金融危机,全国上下都开始非常重视大学生就业了。一些高校付费请麦可思作数据分析。创办近三年的m6官方app下载(2024已更新)最新版本终于有了进账;2009年由m6官方app下载(2024已更新)最新版本编写的《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》顺利发布,被誉为中国第一本就业蓝皮书,连续发布的该年度报告获得了社会和教育界专家们的高度认同。
“数据改变教育”。今天,麦可思已经成为中国最好的高等教育管理咨询与数据的本土公司,为600多所大学提供基于实证的专业咨询服务,涵盖就业、教学、教师发展、招生、专业建设等各个方面。麦可思也得到了政府教育机构的信任,承接了人社部、司法部、教育部的重要研究课题,为一些省市教育部门长期提供专业服务,成为每年的《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报》主撰稿单位之一。麦可思得到了高等教育界专家们的认同,我作为专家也参加了一些国家级重大科研课题,担任学术杂志的编委。我自己非常珍惜这些来自顶尖专家和学术机构的认同,没有这份专业的认同,是无法为教育机构提供系统性专业服务的。
麦可思是中国的数据挖掘和解读的本土企业,麦可思积累的经验可以应用在基础教育和社会培训上,也可以用在其他行业。大数据产业的核心是挖掘和解读。最近一年,常有人问我,你是不是早知道数据挖掘会变得这么重要?我其实不知道,我做,因为我只会这个。虽然这个行业过去在中国不热门,但我一直相信“实证是决策的依据,结果必须可测量”、在现代社会里“没有测量、就没有管理”。
回顾创业历程,民营公司做教育管理咨询不是一帆风顺的。这里最主要的障碍是教育评价和管理咨询的市场化程度低,过去本土专业公司的教育管理咨询服务业是基本不存在的,对民营或海归企业的置疑根本上源于大家不习惯这个领域的市场化。拓荒者要有坚韧精神,我的经验是诚实地去做,专业地去做,时间长了就能化解困难。我希望自己的故事能够鼓舞更多的海归投身于智库型创业,推动专业服务的市场化。
来源:《中国教育报》2015年5月4日